打醒自己
2024-11-04 15:14:57 # 随笔

离开学校,我第一件事情就应该是打醒自己,告诉自己已经进入社会,而不是沉溺于自己改变社会的幻想,而这种觉醒,却是在第一份工作辞职后,也就是毕业半年后。

解释性知识不能替代实践性知识。

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,整个社会也逐步的趋向于高内聚,低耦合。这种形式的发展下,“高内聚,低耦合”不仅成为了软件的评判标准,也渐渐的开始成为了个人,公司,职业的评判标准。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开始提高,但是它也开始被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忽略。

自己带着知识的傲慢,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就可以解释宇宙万物,社会百态,觉得可以凭借知识去兑换自己的红利。找工作不顺利,工作不顺心就去批判社会,批判资本家,诚然是应该批判这些的,但是自己是真的想批判社会和资本家吗?只不过是想通过批判社会来改善个人境遇,一种逃避现实的借口罢了。

有些人也不创造价值,他们凭什么有那么好的工作。可是,寄生虫永远存在,所以社会的批判永不过时。但如果批判寄生虫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当寄生虫,那的确是有些可悲了。

一旦把个人生活过不好的责任,全部总结到社会的头上,就等于放弃了个人努力的志气。用阶级理论,给不如意的工作一个安慰。用性别理论,给不如意的情感一个安慰。这些大而化之的理论,可以解释所有的不如意,但却无法纠正任何一个微小的不如意。这些理论反而固化了人的认知,让人觉得“万方有罪,唯我无辜”。这表面上是对世界的指责,其实是对自己人生的放弃。

奇怪人们为什么总用宏观客观理论解释微观主观实践?


以下来自一位前辈的一句话

用宏观上的不适当安慰微观上的不如意 但是随着互联网让人们感受到的阶级感越来越强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很多差距确实不是靠个人努力就可以弥补的。年轻人确实很累 也确实爱抱怨 但这也是他们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吧 毕竟现实生活中我们能改变的事情也很有限。所以年轻人爱抱怨固然不是一件好事 但也是一种方式 一种表达的方式。如果等哪天都懒得批判 懒得抱怨了 那真是快到头了